一座城的消失
考古学界流传着一个经典的玩笑,说的是庞贝城的两度死亡:第一次是火山爆发带来的瞬间覆灭,而第二次则是该城在18世纪中期被发掘以来所经历的慢性死亡。只要看一看这些遗址,就不难明白这第二层死亡的含义。尽管庞贝的考古工作者做了极大的努力,城市还是变得支离破碎,禁止游客入内之处野草蔓生,而墙上那些曾一度绚烂的彩绘图画如今也已褪色,几乎无法辨认。这是一个缓慢的荒弃过程,地震和大量观光游客的到来更是雪上加霜,而早期发掘者掌握的粗糙技术还帮了不少倒忙(尽管说实话,他们抢救出来的许多精美壁画都被保存在博物馆里,要比那些被遗留在原地的画作的遭遇好得多);
但这座城市相应地也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在古代;另一次是我们如今造访的重建后的现代庞贝。这个旅游胜地仍试图为这座“在时空中冻结”的古城保存其神秘感,令我们漫步其中却感到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日。但事实上,令人震惊的一点在于,尽管这座罗马古城低于如今的地平面好几尺,城市入口的特殊布局却让人几乎难以察觉我们实际上是在“向下”走入其中;古人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之间几乎实现了无缝对接。不过,我们若凝神细视,便会发现它似乎存在于毁灭与重建、古代与现代之间那片古怪的真空地带。
等级差异
几乎同样在社会边缘挣扎的还有住在房屋和店铺夹缝中的单间里的人,这些单间临街而设,除了一张石床什么家具都没有(见图37)。它们通常被视为妓女的摊位,而其中几间的入口上方确实有显眼的阳具图像。不过,它们也同样可能是穷人的简陋小窝——阳具图案是代表好运的乐观象征,而非提供性服务的广告。当然,也有可能两者皆是。因为,卖淫在罗马世界往往是弱势群体最后的求生手段。对于缺乏日常支持关系网的人,这可能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逃跑的奴隶到孤儿寡母,莫不如此。
饮食习惯
奢侈无度的罗马饮食习惯是罗马生活中那些最有名且被神话化的方面之一,在现代人对它的幻想中,容易将这些可怜的小动物看得过于重要。男男女女们裸身斜倚在一起,吃着成群结队的奴隶喂给他们的葡萄,或者大嚼银盘里盛着的蘸鱼露的酿馅睡鼠,这种奢华宴会是古装电影里的常见场景,甚至在电视纪录片里也很常见。学生们在托加袍聚会上会定期模仿罗马饮食中古怪的一面,偶尔也有大胆的现代餐馆效仿,只不过都很短暂(通常都是用凤尾鱼调制品来拙劣地充当正宗的罗马鱼露,用糖鼠替代睡鼠)。
洗浴文化
罗马洗浴与罗马文化是同义词:罗马人所到之处必有浴场相随。在这个意义上,洗浴不仅是一种清洗身体的方法,尽管清洁是它的一个目的。它实际上包含了各种各样(对我们来说)不同的活动:排汗、运动、汗蒸、游泳、玩球类游戏、晒日光浴、“刮汗”和擦洗。这是豪华版的土耳其浴,有各种各样的额外项目可供选择,从理发服务到在极大的大都会的浴场中能见到的图书馆。这些被设计用来容下所有这些活动的建筑群,在罗马世界里可谓是最大型和最精巧成熟的建筑杰作了。
这些浴场既是社会校平器,也是那些最淋漓尽致地展现罗马社会的不平等的场所之一。除了最穷的人,任何人都能进入浴场,包括奴隶,虽然只是作为主人的随从进入。最有钱的人的确在家就能享受自己的私人浴室,正如庞贝的“米南德之家”那栋大房子里的情形一样。不过一般情况下,有钱人还是会与没他们那么幸运的人一起洗浴。换言之,和就餐不同,他们会外出洗浴。
总结
对于早期的游客而言,这奠定了他们的庞贝之行的基调。庞贝是发生了一出人间悲剧之地,是亡者之城。在他们开始游览之际,首先映入眼帘的墓冢会勾起他们的万千思绪(尽管墓碑的主人多半是在病榻上溘然长逝的),令他们感慨人生的转瞬即逝,以及所有人无论高低贵贱都无法逃避死亡。土归土,尘归尘,这对庞贝来说也是合适的。